中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组织机构 民革要闻 基层动态 民革知识 党员风采 财务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
>民革要闻>通知公告
民革要闻    
 民革要闻
 通知公告
网站搜索    
通知公告      
孙中山的廉政思想——写在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际
来源:    作者:    2025-02-21 浏览次数:    字体:【

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廉政思想,贯穿了他的政治生涯。他身体力行倡导廉洁自律,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一、天下为公  官为民仆

孙中山一生题字很多,尤以“天下为公”四字为最。这是他不遗余力推崇的理想社会,亦是其廉政思想的核心要义。

‌“天下为公”最早由孔子提出‌,源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经中西文化熏陶的孙中山,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了西方民主思想,对“天下为公”有新的理解。按孙中山的设想,国家的主人是全体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是全体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生活的也是全体人民,要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公天下”,只能通过“主权在民”。由此可见,孙中山赋予了“天下为公”近代民主主义的新内容,即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他还提出,在公权力的运行中,前提要确定国民是主人,其他各级官员只能是为国民服务的仆人。任大总统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实业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扬州曾有一位八旬老人,专程来南京探望。当他见到这位国家最高元首时,忙行三跪九叩礼。孙中山立刻上前将老人扶起并说道:“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老人称赞不已,又问道:“如总统去职呢?”答曰:“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队伍里,和老百姓一样。”这等“任职为仆,卸职为民”的崇高品质和高风亮节,与封建帝王“视天下为私产”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以贤授官  唯才是举

孙中山认为,只有坚持“以贤授官、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才能避免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

孙中山曾亲临清政府时代的北京城,认为“满清末年,仕途腐败,已达极点。亲贵以财贿招诱于上,士大夫以利禄市易于下……以致君子在野,最终民不聊生,导致灭亡”。孙中山引以为鉴,在政权初创时及时推进吏治改革。1914年7月,孙中山亲自起草的《中华革命党总章》里提出设立考试院。1924年8月,孙中山公布并施行的《考试院组织条例》规定:中央设考试院,直隶于大元帅府,与行政权分离独立。各省设立考试分院,举行各种考试时,分设考试委员会,并得就各省酌划区域,举行巡回考试。

孙中山在用人上亲做表率,坚持量才录用、不徇私情,以国家利益为重。辛亥革命后不久,广东省都督胡汉民随孙中山到南京任秘书长,都督一职空缺。有人举荐孙中山的哥哥孙眉继任广东都督,孙眉本身也有此意。孙中山获悉此事后立刻电劝:“兄宜专就所长、专事一事,如安置军民,办理实业之类,不必当此大任。”孙眉前去争论,但孙中山心意已决,只能服从。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也常介绍熟人去谋职。为此,孙中山特意致函卢慕贞:“近日夫人常有介绍人来见,及求差事,请以后切勿介绍人来求差事,免致失人情。”


三、权能分治  监督制约

“权能分治、监督制约”是孙中山认为能防止政府腐败、建立廉政国家的重要保障,意在把国家的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两大部分,相互独立。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也就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即政府的管理权。虽然政府的权力很大(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督权、考试权),负责全国的重大决策和事务管理,但是人民的权力更大,只要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便可以撤换他们,并且按照人民的意愿组建新的政府机构。同时,政府的五项权力也都相互独立,不使某些政府部门的权力过分膨胀。

孙中山在论及监察院如何行使监察权的问题时,提到弹劾是监察的核心。监察院在主要负责法律的完善与修改的同时,还应该严格履行纠察官员渎职行为的职责,监督并弹劾所有国家官员,然后提交国民大会,国民大会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四、生活俭朴  家风清正

孙中山廉政思想的形成,深受早期生活经历影响。他曾回忆,“如果我不是出生在贫农家庭,就不会关心民生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早期贫困的务农生活,让孙中山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也为他一生崇廉尚洁、两袖清风奠定了基础。


武昌起义后,曾有记者问孙中山是否携巨款回国,他回答:“予不名一钱,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据宋庆龄回忆,孙中山除了买书以外很少给家中添置什么东西,为革命积攒起来的钱更是一分都舍不得浪费。在家中,孙中山穿得最多的就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只有出门才换上一件新衣。因西装价格昂贵,他综合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直翻领、有袋盖的新式服装,即“中山装”。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四大品德。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不改清廉本色,不坐头等舱、拒收皮大衣,外出喜欢骑马或步行,认为可以接近群众和锻炼身体,一举两得。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每天必食豆浆、豆腐、豆芽等豆类食品。曾任孙中山广东都督府副官长、总统府参军兼卫士队队长的李朗如回忆:“先生最痛恨贪污的人,他对同志、部属、人民群众都很和蔼可亲,从来很少疾言厉色。但唯独对贪污腐败之人毫不留情。”

在子女管束方面,孙中山同样严格。子女婚嫁大事从不大操大办,且婚期保密,以防别人送礼。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叮嘱身边人“勿扰百姓”。作为国家元首,他的遗产不过一些旧衣物、2000 余册书籍和一所曾被典当过 3 次的旧宅。

2010年5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中央纪委监察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感怀这位“平民总统”“人民公仆”清正廉明的一生。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