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组织机构 民革要闻 基层动态 民革知识 党员风采 财务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 >民革知识
   
 组织机构
 民革要闻
 基层动态
 民革知识
 党员风采
网站搜索    
民革知识      
【烽火记忆】毛翼虎:书剑报国赤子心
来源:    作者:    2025-07-15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烽火记忆”

图片

编者按:八十载春秋,硝烟散尽,记忆永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宁波民革推出“烽火记忆”特别栏目,通过史料梳理与口述实录,重现宁波民革先贤奔走呼号、投身抗战的赤子情怀,讲述抗战老兵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铁血丹心。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聆听先辈的足音,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奋进伟力!让我们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先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毛翼虎:书剑报国赤子心

毛翼虎,宁波奉化人,曾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监委会常委、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民革宁波市委会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等职。先生胸怀家国,一生为国家存亡、民族复兴奔走拼搏。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图片

毛翼虎的青年时代在上海度过,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步步紧逼之际。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跋扈,挥毫写下“怅怀国是胆频惊,恨不挥戈事远征”“快乘长风东去也,扫平三岛缚胡囚”等诗句,立志书剑报国。

那时候,毛翼虎经常唱的一首歌是:头顶中国天,脚踏中国地,吃我中国饭,穿我中国衣。芸芸四万万,良心应未死,云何亡国耻……未满20的他积极投身提倡国货的运动中。

彼时在上海法学院就读的毛翼虎,常在虹口公园和内山书店等地碰到鲁迅先生,并得以有机会多次向先生请教,谈及日本人在中国的国土上肆无忌惮的行径,他们切齿痛恨;谈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忧心之余始终坚信:只要有全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能得救。那时正值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发布北上宣言之际。国人要求团结一致,抵御外侮,而国民党却倒行逆施,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于是许多民间组织纷纷成立要求团结抗日。毛翼虎等人以旅沪宁波人士为基础发起成立了四明学会,为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文化普及和家乡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普遍发动群众,四明学会还在日本、武汉等地成立分会,呼吁宁波同乡爱国爱乡。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文笔出众且具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的毛翼虎在宁波已经小有名气。时任宁波警察局长的俞济民请他担任其文字秘书,代为撰写抗战文告。当时,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毛翼虎在宁波律师界已声名鹊起。但以报国为头等大事的毛翼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动民众全面抗战的社会活动中。在此期间,毛翼虎还和地方作者发起恢复了“宁波作者协会”,并主编《宁波作者通讯》,意在追随郭沫若等人的主张,用文学创作为抗日救国服务。

1940年,奉化县政府和当地士绅以举办“统一抗战步伐”为由,请毛翼虎到奉化大桥举办奉化县地方行政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等为口号,在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框架下,批判性地接受国民党的抗战主张。学员除了本县乡镇公所秘书外,还在宁波招收了一部分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其中不少是中共党员。毛翼虎除了本人积极参与以外,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脉,邀请了一批有才干的老同学担任教员,使干训所成为当时奉化最有活力的抗战机构,对宁波全社会凝聚抗战合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丈夫气概冲斗牛,岂有明珠肯暗投

图片

淞沪会战后不久,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宁波沦陷。当时的毛翼虎的抽屉里放着一份来自国民党高层的邀约,请他赴重庆担任国府要职,这份工作不但体面,而且危险性小,但是毛翼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奉化的大山里,在奉化柏坑办起了战时奉中,开展反奴化教育。

战时奉中是宁波沦陷后最早复校收容学生的学校。敌后的办学环境是极其艰苦的,毛翼虎为此绞尽脑汁。膳食供应困难,成立师生膳食自理委员会;文化用品短缺,用蜡烛加工试制蜡纸,用镬油与青油试制油墨;没有教材,组织老师编写,还自编了一部《战时中学国文选》,成为沦陷区和半沦陷区学校广泛使用的教材。虽然条件简陋,但战时奉中的教学质量绝不含糊。毛翼虎倾尽全力请来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王任安、闻名两浙的画家方勃等到战时奉中任教,这些知名人士在奉中教学时不计待遇,甚至不惜身体健康,无私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为了躲避日寇进犯迁居里岙后,毛翼虎向富商和热心人士筹集教育经费,延请一部分原浙江大学教师、留学生和省里中学资深教师任教,还聘请了原上海澄衷学校校长顾礼宁担任校务主任,扩大师资阵容、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满足更多学子的求学需要,毛翼虎经过多方努力,争取省教育厅同意颁发“奉化县县立中学”校钤,从而把原本只设初中和简易师范科的奉化中学变成完全中学。

当时,汪伪在奉化城里办起了伪“奉中”,毛翼虎由于办学名气太大,被伪政府看中,用威逼利诱等手段请他前去担任伪职,毛翼虎坚辞不受,并作诗一首以示决绝:

丈夫气概冲斗牛,岂有明珠肯暗投;

拼把头颅成一掷,看来胜作楚冠囚!

此举激怒了汉奸走狗,1942年农历四月廿三,一股土匪到毛翼虎老家放火杀人,毛翼虎家的新屋旧房被烧得一干二净,大火还烧毁了石门村一百多间房子,众多乡亲无家可归。此事成了毛翼虎一生之痛,之后他数十年如一日,将稿费、津贴等,在春节时用信封包好送到老家,向村里的贫困家庭表达自己的心意。

柏坑地处敌伪前哨,条件艰苦,而奉化城里的汪伪奉化中学待遇生活优厚。但沦陷区青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来到柏坑就读,许多学生还因此被敌伪杀害。毛翼虎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正是学生们这种富于爱国热忱的豪情壮举,鼓励他从壮年到老年,坚持效法陆游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而竭尽绵力,奋发终身。


常怀先烈铭前史,不尽青山咏锦篇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时代的浪潮下,毛翼虎几经浮沉,命运多舛。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贫穷没有压垮他,“镇反”时期的挫折没有消磨他,中年毛翼虎,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锐气,满怀一腔报国赤忱。

恢复工作以后,毛翼虎身兼数职,以只争朝夕的拼命态度为国家为社会工作。把政协、民革、祖统宣传等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当周总理生前倡导的具有鲜明统战特色的政协文史资料收集工作有需要时,他义无反顾投身其中,以手中之笔讲述抗战故事。

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史资料征集工作重点之一是揭发帝国主义列强恶行,因而征集抗战时期的“三亲”史料是工作重点。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征集“三亲”史料是很有难度的,有人认为“写文史资料是变相交代历史”,有的怕担负“政治责任”,有的怕“连累他人”。毛翼虎带领政协文史委的同志通过一次次登门访问、一次次集中座谈,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使许多老先生敞开心扉,“三亲”稿件源源不断地送了上来。据统计,从1960年到“文革”前夕,共征得稿件350多篇,220多万字,并先后在全国、省、市各级文史书刊上发表。其中,毛翼虎亲手撰写的史料30余篇,16万余字。作为曾经的国民政府一员,毛翼虎整理撰写的民国史料,特别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正面战场,非常有史料价值和借鉴作用,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珍贵的史料成为其后来参编《宁波市志》和《奉化市志》的重要素材。

晚年的毛翼虎曾写过一首诗,在甬上诗坛轰动一时,就是结婚60周年之际所写的《重谐花烛报平安》。这首诗中除了描述夫妻俩“相依为命见瘝瘅”的生活片段,更抒发了“志未成灰体已残”的不灭锐志和“同心为国献诚丹”的爱国之情。他在该诗序言中写道:忆当年河山破碎,慷慨激昂;到如今国族中兴,高歌击壤。从抗战岁月一路走来的毛翼虎,本着一颗不灭的初心,一生都在书写着一段段爱国传奇。


友情链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